從去年底開始,一系列拯救中小企業的政策措施緊鑼密鼓出臺,讓苦苦掙扎的中小企業似乎看到一線曙光。但是從《浙商》記者的調查結果來看,受益于寬鬆的貨幣政策的中小企業並不多。而即便是貸到款的中小企業,也對獲得貸款的隱性成本畸高頗有怨言。
儘管央行的開閘放水已有時日,但是從《浙商》記者的調查結果來看,受益于寬鬆的貨幣政策的中小企業並不多。而即便是貸到款的中小企業,也對獲得貸款的隱性成本畸高頗有怨言。
哪類中小企業受益
“金融機構從來就是只會錦上添花,不可能雪中送炭。你好的時候要多少貸款就會給你多少,甚至你不要貸款也要擠上門來;如果你遇到困難了,想貸一點款都不可能。”當著記者的面,浙江溫州一位產值超過千萬元的企業主抱怨說。
“從來就是這樣。”他又強調說。在銀行開閘放水幾月後,上述企業的遭遇並不是個案。《浙商》記者在調查了浙江數個區域的中小企業後發現,實際上受益于寬鬆貨幣政策的企業並不多。
事實上,在原先呼籲貸款難的中小企業中,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是有抵押物但是由於當時銀行的信貸總量受到控制,無法獲得貸款的;另外一種則是少有抵押物,一貫都較難從銀行獲得貸款的。從規模上來說,後者往往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小企業”。
《浙商》記者的調查顯示,前一種貸款難現在多數獲得了解決;而後者,儘管是信貸一再鬆動,仍是難於從中獲益。
一家股份制銀行的信貸部人士透露:“關鍵的問題是,越是不需要錢的企業,銀行越要給錢。”他透露,該行風險控制部門已經明確,對於民營中小企業,如果沒有優質房產抵押擔保,沒有優質大型擔保公司或大企業為其擔保,禁止發放貸款。
新增貸款有“水分”
表現在整體上,新增貸款的受益人主要以大企業為主。
一位元商業銀行浙江區域的人士表示,“新增貸款的任務在被分解到各家銀行之後,大家都在想辦法完成任務。既要保證貸款的增長,又要保證安全性,因此票貼貼現成了很多銀行採用的手段。其中不少票貼是配合大項目投資發放的,因此實際上得到這部分貸款的很多也是以大企業為主。”
至於到底有多少真正的中小企業能夠從中獲益,該人士婉轉地表示,“這就很難說了。”而從《浙商》記者的調查來看,儘管新增貸款大幅增長,但是受益的小企業卻仍然不多,受經濟下滑影響較大的製造業則依然是各銀行規避的主要放貸對象。比如說,汽車製造行業就是多數銀行“不鼓勵”的行業。
2月初中國工商銀行(SH.601398)公佈的一月份存貸款資料,也可以窺一斑而見全豹。
2009年1月,該行新增貸款2521億元,其中票貼融資增加1350億元——票貼的貼現期限一般不超過6個月,與一般性貸款不同的是,票貼貼現幾乎是零壞賬;專案貸款占到693億元,在新增的1171億元其他各項貸款中占比超過一半。專案貸款中,大專案和基建投資成為貸款的主投方向,資金投向主要是電網、鐵路、核電、公路等領域的國家重點專案建設。
中金公司近期出爐的一份報告,則從總體上評估了新增貸款的“水分”狀況。
中金在報告中稱,估計四大國有銀行1月份新增貸款7000億-8000億元,股份制銀行為4000億-5000億元,銀行體系新增人民幣貸款為1.4萬億-1.6萬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速接近20%。新增貸款中票貼貼現為4000億-5000億元,占新增貸款的30%∼40%。扣除貼現後的一般性貸款新增9000億-12000億元,而去年同期也有8000億元。
信貸需求主要來自短期資金周轉和政府項目。中金估計,票貼貼現和短期流動資金貸款占了新增貸款的50%∼60%,政府項目占了25%∼30%,而私人部門投資增加帶來的信貸需求仍然比較孱弱。
二、三季度有望改觀
“中小企業是個很大的概念,銷售5個億以下的就算是中型企業了。”浙江金融職業技術學院教授、前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研究員應宜遜指出,籠統地說中小企業貸款並沒有意義。
“實際上,那些比較小的小企業是貸不到款的。根據銀監會的分類,500萬元以下的貸款就算是小企業貸款了,而在浙江除了極個別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之外,很少有銀行做500萬元以下的貸款業務的。”
針對銀行未能按照政策設想把小企業亟待的“活水”放給他們的現象,應宜遜把板子打到了現有的金融體系上。
他表示,現有的銀行管理層只要把指標做好、沒有違規,經營層就可以很安穩。解決小企業的融資,顯然不是他們的當務之急。
應宜遜表示,不要以為銀行要新增貸款增加了,小企業就容易貸款了。
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情況會逐漸好轉。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在下一步經濟復蘇的過程中,由於基礎設施建設的大項目所餘不多,而且隨著經濟活動的增多,大公司會更多通過債券市場融資,對銀行的信貸需求將減少。連平表示,到那時銀行會逐步關注中小企業融資。
“那時企業的經營環境也會有所改善,銀行就會增加貸款。估計今年二、三季度後,中小企業貸款在新增貸款中的比重會增加。”連平認為。
貸款隱性成本高
貸不到款的中小企業有怨言,而即使能貸到款的企業也有不少牢騷。
儘管央行在連續降息,但事實上,記者在採訪中就發現不少貸到款企業主的抱怨:加上銀行方面以“財務顧問費”、“貸款承諾費”、“貸款安排費”、“風險保證金”等名目的各種費用,貸款的成本遠高於表面的利息。
浙江省義烏市人大一份關於中小企業貸款的調研報告也印證了這種說法。該報告指出,除了中小企業貸款困難之外,在一些貸到款的企業中,付出的隱性成本較高。
報告提到,義烏一家企業向當地的一家銀行貸款4億元,企業除支付正常利息之外,還被要求額外支付2200萬元的財務顧問費;另外一家針織企業在銀行貸款後,也被要求支付5萬元的財務顧問費,後經討價還價,企業實際支付了2萬元。
在調研中,多數企業都要求不透露其貸款銀行及企業名稱,才願意提供材料訴說苦衷。當地部分企業還反映,銀行收取各種名目的費用卻沒有提供相應的服務,企業對於有些“規定”也“看不懂”。比如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比例高達100%,銀行貸款利息也由原來的按季度支付改為全年一次性收取。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這是銀行為了提高單筆貸款的收益,“被要求付出額外費用的企業往往是規模較小的企業,雖然這嚴重地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但相比於無法從銀行獲得資金的那部分企業,這已算是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