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5月6日發佈的今年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對大幅增長的票貼融資給予了明確表態:票貼融資的增長有利於加大對企業的融資支持。從投向看,票貼資金主要投向實體經濟中貿易相對活躍的製造業、批發零售業等下游企業,在緩解企業資金周轉困難及穩定就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段時間以來,關於大幅增加的票貼融資曾有套利(將融來的資金轉存定期存款獲取利差)或進入股市的議論,言外之意,“虛增”的票貼融資並未真正進入實體經濟領域。對此,央行副行長易綱此前曾表示,票貼融資的增長是市場選擇的結果,有一定的合理性。
今年一季度,除了中長期貸款外,票貼融資投放較多。一季度票貼融資增加1.5萬億元,同比多增1.6萬億元,占各項貸款的比重為32.3%。
報告認為,票貼融資和短期貸款之間存在一定的相互替代,票貼的承兌、轉讓和貼現同樣可滿足企業短期流動資金需求,如綜合考慮短期貸款和票貼融資,第一季度企業流動資金總體上保持較快增長勢頭。
“堅定不移地落實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這是央行在報告中的明確表態。
報告稱,下一階段,將繼續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主線。如果國際金融危機繼續深化,則信貸仍需要一定力度的增長。同時,在繼續落實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的過程中,要加強引導金融機構調整和優化信貸結構,防範由於信貸結構問題可能引發的風險。
3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為35.0萬億元,同比增長29.8%,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5.0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4.6萬億元,同比多增3.2萬億元。
國有商業銀行的新增信貸成為主要力量。報告稱,一季度,國有商業銀行新增貸款占全部金融機構新增貸款的比重為50.5%,比上年第四季度提高12.7個百分點。
雖然央行的報告認為,總體看,在國際金融危機的特殊環境下,近期我國貨幣信貸適度較快增長利大於弊,是適度寬鬆貨幣政策有效傳導的體現,有利於穩定金融市場,提振市場信心,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但報告也提示,3月份貸款猛增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商業銀行季末考核等因素影響,有“沖時點”的成分。4月份以至未來幾個月,金融機構和企業都需要一段時間“消化”。
國家統計局將于下周陸續公佈4月份主要經濟資料。多數觀點認為,4月份我國CPI和PPI可能繼續呈現同比負增長態勢,且降幅有可能擴大。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了人們對於信貸大幅增長可能引發通脹的短期擔憂;但若信貸高增長態勢繼續,則通脹不可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