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難”一直是中小企業面臨的發展瓶頸。不過令人欣喜的是,眼下我市越來越多的銀行開始出招破解這一問題。在最近的報導中,中行溫州市分行積極探索中小企業信貸模式,並于近日成立了中小企業業務中心,推出了系列措施來支援中小企業發展。4月23日,中行、農行、建行、工行和龍灣農村合作銀行五家金融機構分別和43家外貿企業簽訂總計43.17億元的授信協定,為企業信譽資產轉化為融資機會創造條件。
事實證明,溫州各大銀行都積極開展體制再造和流程再造,爭相向中小企業拋“繡球”已經取得較大成效。3月末統計資料顯示,全市中小企業貸款餘額1845.97億元,比去年末增加254.96億元,創季增加額歷史新高。
然而,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道世界性的難題。溫州現有約30萬家中小企業,其發展狀況直接關係著溫州經濟的含金量和競爭力。構建中小企業資本性融資體系,不僅僅是要彌補中小企業資本性融資缺口,更為重要的是要通過有助於發揮資本效用的融資制度安排。
正如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所說的,不同的金融機構給不同規模的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成本和效率是不一樣的。因此,打造一個基於市場充分競爭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融資管道體系,構建、形成一個和諧的中小企業融資制度體系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正確途徑。
筆者認為,目前當務之急是通過以下三條途徑進行中小企業融資制度建設。
首先,在融資的制度安排中,應著重分梯度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中小企業需要的是與其制度、規模相對稱的中小金融機構為其提供金融服務。組建新的中小金融機構並扶持現有的中小金融機構,可以增加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並有效地對資金進行分流。
其次,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生態環境。信用擔保體系不成熟、社會征信體系不完善等外部環境因素,一直是銀行推行中小企業金融業務過程中的障礙。因此,要通過優化金融服務、加強銀企合作、完善擔保體系等措施,不斷加大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援。
最後,要在政策和服務方面強化中小企業上市培育工作力度。從建立培育機制、培育後備資源、完善扶持措施、加強協調服務等多方面強力扶持我市中小企業改制上市。